专访北京巧创空间 | 在互联网家装“快”时代 他却坚持“慢”思考。
丁书贵很忙,采访过程中时不时能听到电话那头嘟嘟嘟的声音。现在他公司有七十几个设计师,在北京、南京、无锡等地开了9家分公司,但他还是经常要下一线检查工地,反复强调施工质量。他说,互联网时代都在求快,但家装这件事要“快中求慢”。
一个人的北漂,憧憬和彷徨缠绕着他
北京,一个承载了无数人梦想的地方,每年一群群年轻人怀揣着梦想,远离家乡选择北漂。
1998年,23岁的丁书贵从安徽来到北京,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。“当时想法比较实在,没有想着干出多宏伟的事业,只想着能在北京赚一笔钱,然后回老家盖个房、买辆车就心满意足了。”怀揣着这样一个“小目标”,他第一次踏上这个同乡人口中的“很有钱”的地方,开始了全新的征途。
1998年的北京还不是今天的北京,交通没有这么拥堵、空气质量还没如此糟糕、没有吓人的高房价,也没有媒体鼓吹着大家“逃离”。看似是北漂的黄金时代,但北漂人的生活词典里从来就没有“容易”这两个字。刚来北京的时候,丁书贵吃过很多苦头。
刚找到暂时落脚的小旅馆,丁书贵第一件事不是去看天安门或者逛故宫,而是找工作。白天他穿过一条条不熟悉的街道与熙熙攘攘的人潮去找工作,晚上带着焦虑与失落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。几天下来,处处碰壁,可他身上带的钱已经不多了。
当时,深处北京喧嚣之中的丁书贵却觉得外面的热闹离自己格外遥远,内心空荡荡的,“偌大的北京,好像没有自己容身之地。”
最后丁书贵找到活了,在一家家具厂学徒打工。家具厂的工作非常辛苦,生活条件也很差。白天,他和工友在工厂车间里工作;晚上,所有人就挤在车间上一个用木板简单搭的二层小阁楼休息。
“有时被蚊子吵得整宿睡不着,白天又要起早干活,就觉得条件太艰苦,看不到希望,还不如回老家过安稳日子,至少老家的住房条件更好。”
很多一起做事的工友转行的转行,回老家的回老家。但丁书贵是个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轻易退缩的人,这种消极的念头转瞬就被他打消,为了出人头地,实现自己的“小目标”,再苦再累也要忍。因为内心攒着一股劲,这样的日子一熬就是一年多。
修创业困难重重,他说最明智的是下“慢功夫”
可能北京就是一个充满可能与奇迹的地方。一年多以后,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学习悟性,丁书贵摸清了整套家具市场的运作规律,很快他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家具厂,生活条件慢慢有所改善。
家具厂的生意越做越好,客人越来越多。细心的丁书贵发现,很多顾客在买家具时会向他咨询装修的事儿。“当时网络还没这么发达,装修公司也不多,大多数人装修只能通过熟人或者家具建材店介绍公司或工程队。”
起初,他只是抱着帮客户打听的初衷了解装修这行,可一来二去,学习能力极强的丁书贵慢慢地摸清了装修中什么样的工艺算好工艺,怎样施工才算标准。也就在这一来二去中,丁书贵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,发现这个行业的市场潜力很大。
“当时就想,既然这个市场这么大,自己为什么不做?”说干就干,向来做事果敢的丁书贵很快开启了装修的创业。可这次创业并不像他想得那么简单,麻烦和问题一个个冒了出来。
第一个摆在他面前的就是组建团队,没有人根本没法开工。丁书贵就从开家具厂时积累的人脉入手,软磨硬泡,邀请手艺好的工长合伙。“前期创业条件艰苦,一定要找志同道合、能坚持下来的人。”
巧创空间团队照△
人手的问题解决了,工程问题又冒了出来。一两个项目尝试下来,丁书贵发现干装修比开家具厂的事更琐碎,虽说都是手艺活,但装修涉及的工序更加繁杂,每一项、每一环都关系到业主家今后十几年,几十年的居住体验,一点都不能马虎。因为是“半路出家”,缺乏跟业主沟通的经验,信息同步不到位,业主有很多抱怨。而这些抱怨,如一盆盆冷水,浇灭了丁书贵创业前的美好预期。
“家装市场虽然大,但这块蛋糕并没有那么好分。刀子不够锋利,根本切不动。”那段时间材料、施工、业主投诉各种事情全都压在他身上,短短一两个月时间,整个人累瘦了一圈。身边的很多人劝他别再折腾,好好开家具厂。但他骨子里有点“轴”,下定决心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坚持到底。
在实诚的丁书贵的理解中,经验不够,就要“放慢速度,多花功夫”。那时候他天天泡在工地,反反复复跟客户、设计师、工人沟通,监督施工质量。丁书贵说,刚开始确实忙也很累,经常是早出晚归,什么都得盯着,但他觉得,这份忙碌让他感到特别充实。
巧创空间样板间△
事实证明,所谓的“慢功夫”还是很明智的。接下来的几个项目,业主都非常满意,后来还给自己介绍了好几个客户,逐渐找他装修的业主越来越多。
顺势而为,他说做互联网家装要“为快而慢”
创业就像西天取经一样,路上永远有打不完的“怪物”。装修创业的几年里,丁书贵在新盘小区做活动时遭过保安白眼,打电话电销时被客户辱骂威胁过,施工过程中遇到过无理取闹的业主,也碰到过收不回工程款的项目……
可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在各行业的渗透,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逐渐由线下转移到线上,以前传统的扫楼盘、电话销售这些招数都不管用了,大多数的装修公司几个月也接不了几个单。
克洛尼也不例外,但好在丁书贵嗅觉敏锐,很快注意到了线上这条渠道,“我想现在年轻人都从网上购物,将来传统模式肯定会被互联网取代”,因为这种前瞻性,他在2010年的时候就开始与一些线上平台合作,才让克洛尼在这股冲击中幸存了下来。
热衷喝茶,在快生活中寻找慢节奏
这几年丁书贵的事业逐渐做大,公司发展比以前更好了,但他觉得跑得越快,越要慢下来思考,否则很容易迷失自我、忘了初心。而喝茶就是他与自己独处和思考的方式,也是丁书贵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。
平时有时间他会和朋友一起喝或者自个一个人喝,在他看来喝茶与喝酒喝饮料完全不同,快不得,得慢。在慢啜细饮之间,他能静下心来发现问题和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。丁书贵很享受喝茶的这种节奏,这在快节奏的北京也算得上是一种奢侈。
丁书贵对“慢”的偏好也体现在克洛尼的业务管理当中,他经常对业务线的员工强调,施工绝对不能赶进度,要保证质量。“装修总归是一门手艺活,快不得,要脚踏实地,慢工出细活。”